2023年1月15日,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驻武汉记者站正式签署深度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以《传播学(公共关系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通过整合行业顶级资源,搭建“真项目、真环境、真要求”的实践平台,为培养高素质公共关系人才提供强力支撑。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倩、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驻武汉记者站站长欧阳思柔、记者张帅及学院师生代表出席仪式,华中科技大学陈先红教授线上参与指导。
精准对接:用人培方案指引合作方向
根据2021年修订的人培方案,传播学(公共关系方向)专业聚焦“实践能力”与“行业适配性”,提出“学生需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危机管理、舆情分析等核心技能”。此次合作直指这一目标:
实战项目嵌入课程:记者站年均30余个湖北专题版面的采编任务,将转化为“公共关系策划”“危机公关模拟”等课程的实战模块。
行业标准对接教学:学生参与撰写的稿件需符合《大公报》《文汇报》发稿要求,确保“公共关系写作”课程与行业无缝衔接。副院长赵倩表示:“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让人培方案中的每一项能力目标找到落地载体。”


合作亮点:从“课堂案例”到“署名作品”的跨越
实习机制创新
学生可深度参与记者站年度重点报道,如“湖北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光谷科技创新系列专题”,优秀稿件将署名发表于《文汇报》整版。
实行“双导师制”:学院教师指导理论框架,记者站导师把控行业标准,确保学生作品兼具学术性与传播力。
课程共建升级
新增课程《智能舆情与品牌传播》,由记者张帅结合“湖北企业舆情应对十大案例”授课,强化人培方案中的“危机管理”能力。
将记者站历年重磅报道(如“武汉疫后重振全记录”)转化为教学案例,用于“公共关系前沿分析”课程。
科研成果反哺行业
联合开展“湖北文旅海外传播效能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记者站2024年国际传播计划,实现“学术—行业”双向赋能。
行业声音:用“湖北故事”锤炼学生本领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驻武汉记者站站长欧阳思柔表示:“我站每年发布数百条湖北相关报道,但如何用国际视角讲好湖北故事,仍需专业人才支撑。此次合作既能让学生‘在新闻一线成长’,也为我们的内容生产注入创新活力。”

记者张帅以自身经历举例:“我曾参与‘湖北长江生态保护专题’采编,这类项目需要公关人才协调多方资源、策划传播策略。未来学生参与类似项目,将全面提升人培方案要求的‘组织策划’与‘跨领域协同’能力。”
学生展望:在“顶级平台”实现职业蜕变
传播系2021级学生代表徐同学坦言:“过去学习‘危机公关’只能模拟演练,现在能参与真实舆情分析,甚至为湖北企业制定应对方案,这种历练远超课本知识。”传播系教师邓翠平博士认为,合作将推动教学改革:“例如‘新媒体运营’课程,未来可直接采用记者站的新媒体账号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让学生直面行业真实挑战。”

前瞻布局:让人培方案“动态生长”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人培方案年度修订机制”,根据行业变化动态调整合作内容。拟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趋势,增设《AIGC与公关内容生产》课程,进一步强化人培方案中的“创新思维”目标。
最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倩总结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活的指南’,校企合作既要支撑现有目标,更要引领未来方向。我们期待与记者站携手,打造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全媒体公关人才高地。”
